编者按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关于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要立足中国文化。故事是文化王国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档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是连接人类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纽带。档案记载与传承着五千年中华文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要汲取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精髓,以史镜鉴,从历史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湖北是档案大省,有县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116个,馆藏档案资料1500余万卷(册)。这些档案资料,真实记录了湖北地区数百年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变迁情况,其中大量珍贵档案在全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广泛社会影响,是内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湖北省档案局(馆)与中国档案报社共同开办的《百年荆楚》专栏,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湖北省档案文化独特历史价值的新视角,借此平台,我们将从本期开始,向读者讲述一件件档案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深度揭秘和再现湖北悠久的人文历史,传递荆楚百年文明。让档案好故事“撬动读者的心”。

陈文新:两次去毛泽东家做客的武大女学生

今年89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现寓居北京。谈起20世纪50年代在武汉大学读书时两次去毛泽东家做客的往事,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但她仍然激动如初……

我国第一所档案教育机构诞生在武昌

我国的档案事业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但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档案管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仅以碎片化形式存在……

苏震:用鲜血书写耀眼的革命人生

抗战爆发后,全国大批人员和物资顺长江向西转移,湖北宜昌一度成为焦点。但当时的中共宜昌地方党组织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为加强我党对宜昌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的领导,上级党组织及时开展了对中共宜昌地方党组织的重建工作……

昔日汉口“十里洋场”的始作俑者

清末至民国时期,多国曾于湖北汉口设立租界。英租界作为英国殖民者侵略中国内地的阵地,伴随着汉口开埠而设立,俨然成为“国中之国”。笔者从湖北省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撷取相关资料,还原英国在汉口开设租界的来龙去脉,以飨读者……

马寅初诲人不倦的往事

在湖北省阳新县档案馆内保存着一件名为“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书信”的档案,包括马寅初1949年至1953年写给学生杜果伯、陈俊修夫妇的8封书信……

彭德怀与入党介绍人段德昌的革命情谊

在《彭德怀自述》一书中,彭德怀对其北伐时与段德昌在湖北当阳玉泉山的一席深夜长谈进行了详细的记述,表现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那段德昌是何人?他们是怎样认识的?他又为何能让彭德怀念念不忘呢……

程子华:“大冶兵暴”的幕后功臣

程子华,原名程世杰,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学员,参加过反击叛军夏斗寅的战斗和广州起义。大革命失败后,他为寻找中共党组织辗转来到岳维峻部,并改名程子华……

老红军情系大冶老苏区

大冶是湖北省的革命老区,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建立过党的组织、人民武装和革命政权。如红八军、红三军团都是在此组建,红五军也是在此进行了扩编。因此,从那时起很多革命前辈就与大冶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8年荆楚高校毕业季旧事

关于毕业季,似乎每个经历过的人都有话说。翻开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寻找档案里有关毕业的故事,查找沉淀在岁月里的毕业仪式,让档案述说与毕业季的邂逅……

李先念情注“革大”办教育

1949年6月,中共湖北省委决定以原江汉公学、鄂豫公学为基础,在武昌创办湖北省人民革命大学,由李先念兼任校长,原省委农民部部长程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作者)兼任校党委书记、副校长,为湖北的革命和建设培养干部……

黄骅:驱日寇出生入死 血洒热土留英名

湖北省阳新县档案馆珍藏着两张黄骅烈士的照片,照片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延安。1937年2月,黄骅即将完成在红军大学的学习,特意与警卫员在照相馆里拍摄了一张合影。不久,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他再次来到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

主管单位:国家档案局 | 主办单位:中国档案报社 | 网站管理:中国档案报社网络工作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京ICP备09076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