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阳新县档案馆内保存着一件名为“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书信”的档案,包括马寅初1949年至1953年写给学生杜果伯、陈俊修夫妇的8封书信。
胸怀报国志 投师马寅初
????抗战时期,在重庆大学内,有一名学生因仰慕马寅初的学识,从化学系转到商学院的会统系,他就是湖北黄陂籍的杜果伯。
????抗战的烽火点燃中国青年的报国之志,1937年21岁的杜果伯来到陪都重庆,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大学的化学系。“在国家存亡危急之秋,人民所贡献于国家者,不外力与财,所谓有力出力,有财出财,无产者既尽其力。甚至流其鲜血以卫国,则有产者牺牲一部分财产亦在情理之中。”当杜果伯在重庆大学商学院听到马寅初的演讲后,他决定投身马寅初门下,求先生知识,学先生品行,为国理财,经济救国。
马寅初
????每每听完马寅初的演讲,杜果伯和同学们总是特别振奋。在对国民党上层大发国难财的行为进行揭露时,马寅初说:“因为有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扶政治上之势力,勾结一家或几家大银行,大做其生意,或大卖其外汇。在做生意之时,以统治贸易为名,以大发其财为实。”中国人民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他们的老师马寅初则以自己的良知和勇气抗击着中国的权贵。
????1940年夏,即将完成学业的杜果伯决定与学会计专业的成都姑娘陈俊修组建家庭。当杜果伯邀请马寅初为他们证婚时,马寅初欣然答应。婚礼那天,年近花甲的马寅初在学生们的簇拥下,走到杜果伯、陈俊修身边祝福他们,并破天荒地把战时经济与婚礼联系起来进行演讲。“这场婚礼表明在战时的大后方又增添一个家庭,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家庭又将为中国的抗战贡献力量,……抗战的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同年,马寅初相继撰写了《提议对发国难财者开办临时财产税以充战后之复兴经费》《西南经济建设与继续抗战的先决条件》《战后经济问题》等文章,揭露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的丑恶嘴脸。马寅初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口诛笔伐,终于惹恼了蒋介石。1940年12月,马寅初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几天后,马寅初在国民党宪兵的押解下返回重庆大学拿取衣物,并办理重庆大学商学院交接手续。马寅初离校时,杜果伯、陈俊修与千余名师生一同送别。最后,马寅初在宪兵的押解下,与前来送别的师生们大谈四大家族如何伤天害理、祸国殃民,宪兵急得团团转,不得不强制架着马寅初离开重庆大学。
时代更新 寄予厚望
????1949年春,中国即将迎来新的历史时期,杜果伯、陈俊修此时已与恩师马寅初分别了近十年,这期间他们夫妇二人以自己的学识求职谋生。当解放的炮声渐渐逼近南京城的时候,杜果伯面对所在单位即将南迁台湾,他与妻子决定,即使是丢掉银行的“铁饭碗”也要留下。于是,杜果伯毅然辞去银行的职务来到南京中央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会计。一天,赋闲在家的陈俊修在报纸上看到丈夫的恩师被任命为浙江大学的校长,兴奋之余他们立即写信问候。1949年7月27日,马寅初回信给他们,在信中写道:“时代更新,潮流激转,希望吾兄暂守岗位,迅速学习(新主义与新思想、新作风与新生活)以应社会之需要。”
1951年9月21日,马寅初致杜果伯、陈俊修的书信。 湖北省阳新县档案馆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万象更新,百废待兴,对于人到中年的杜果伯、陈俊修来说,他们急切地想为新社会发挥自己的才智。在与马寅初的书信往来中,他们也时常表达在就职方面希望能得到恩师的帮助。但马寅初对于杜果伯与陈俊修的关心、爱护,则更多地体现在正确引导。1951年,在马寅初的鼓励下,杜果伯、陈俊修与同学一起在南京创办了私立立德会计学校,他们立志用自己所掌握的经济学知识为社会培养经济管理人才。马寅初在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回信,“俊修贤棣:很高兴知道你能独立办起一所会计学校,希望不久的将来这所专校可以造就很多的人才”。
????在与杜果伯、陈俊修的书信往来中,马寅初总是谦虚地自称为“弟”,其实此时马寅初已年逾古稀,而他们夫妇却只是人到中年。每每接到马寅初来信,杜果伯、陈俊修都倍感亲切,而马寅初那高涨的工作热情更让他们深受鼓舞。
把故事留在阳新
????1952年5月,杜果伯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工会。后来,由于杜果伯的身体原因夫妇二人返回武昌。
????同年12月,杜果伯由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介绍到湖北省工业厅财务科工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被分配到地处鄂东南的阳新县工作,在县供销社所属的中药材公司,担任主任会计。计划经济时期的县供销系统,承担着农村的商品流通与农副产品的收购。阳新县中药材公司当时除了为县卫生医疗机构提供药品外,亦担负着各公社、供销社的中药材收购任务,进出中、西药品有3000余种。杜果伯的日常工作就是对经营的药品进出数量、金额、损耗进行日清月结。这对于毕业于统计专业并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杜果伯来说,可谓驾轻就熟。单位的同事常常对这位主任会计的娴熟业务和敬业精神发出赞叹,并纷纷要拜他为师。这些不经意的变化,令杜果伯倍感亲切,朴实的阳新人在特殊的年代里给予他一个温暖心灵的港湾。
????1980年,时任阳新县档案馆副馆长李发实在得知杜果伯手中保存有马寅初写给他们夫妇的信件后,他立即前往杜果伯住处开展征集工作。
????此时,年逾花甲的杜果伯正准备返回武昌。离开前,杜果伯为答谢阳新人民对他的关心爱护,决定将他珍藏的马寅初书信捐赠给阳新县档案馆,让马寅初与他们夫妇的师生情意永远留存在富川大地。????????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11月24日 总第3147期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