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贵州省荔波县档案局馆始终把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传承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使很多沉寂多年的民族文化精华得以展现。目前,荔波县档案馆共藏水书古籍9252册、布依文古籍857册。2008年县档案局馆列入国务院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4年文化部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先进单位”。馆藏的23部水书古籍原件和17部布依文古籍原件被列入《全国珍贵古籍名录》,成为全国馆藏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县级档案馆,为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和传承,挖掘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水书文化抢救与保护
????为抢救、保护好水书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2003年,荔波县成立了“荔波县征集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档案局,并牵头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此项工作的开展。
????积极申报水书国家级名录。2002年3月,水书被国家档案局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6年6月,水书习俗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以来,荔波县档案馆藏《庚甲》《金银》《泐金》等23部水书于2008年3月、2009年6月、2010年6月、2013年3月、2016年3月文化部颁布列入全国第一、二、三、四、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加强水书传承人保护。自2003年以来,荔波县先后成立了“中国?荔波水书文化研究院”“荔波县水族古文字研究中心”。一是开展水书先生职称申报工作。向省文化厅呈报了16名水书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中,1名为国家级遗产传承人,15名为省级遗产传承人。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呈报了13名水书师。其中,高级水书师3名,中级水书师10名。这13名水书师均为民间艺人。二是建立水书文化传承人和布依文化传承人档案。目前荔波县档案馆已建立了125个水书文化传承人和87个布依文化传承人档案。经过申报评审,现有国家级水书文化传承人2名,省级水书文化传承人3名,州级水书文化传承人4名,具有高级水书师职称的6人,中级水书师职称的10人,还聘请了县内外36名水书文化传承人为“荔波县水书研究员”,荔波民族古籍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三是对水书文化传承人进行培训,提高传承水书文化的热情和能力。共培训9次,其中水书业务培训7次,国际音标培训2次,共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四是开展水书习俗活动展示,不断推动水书习俗文化的开展,组织展演17次。
????做好水书资源普查登记。一是深入全县各村组走访水书师,并进行登记、拍照、填写《水书传承人调查表》《水书传承人花名册》等信息,采集建立水书师个人档案。二是收集在实物上记载有水书的实物载体。
????开展水书传承教育。聘请当地水书先生和歌手为水语老师,教授水族文字和水族歌谣。目前,全县有4所小学每周安排一节课时,教授简单的水族文字和水族歌谣,让水书文化的传承后继有人。
????实施“水书习俗数据库”项目。为将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工作推上新台阶,向黔南州文化局申报“水书习俗数据库”项目。2014年4月,黔南州文化局批准了该项目,并在荔波县档案局馆挂牌成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水书习俗传习所”。目前已收集拍摄有水族婚嫁、祭祀、卯节、额节等水族习俗活动的影像资料20多个。
????建立古籍特藏库。在国家及省、州档案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档案抢救经费项目的支持下,建立了符合水书、布依文古籍及珍贵历史档案的保存条件和安全措施要求的古籍特藏库。对征集入馆的水书古籍进行高标准专门管护,使其得到切实的保护,避免各种自然损毁。
????开展扫描复制工作。为减少馆藏水书原件在研究利用过程中的损坏,对馆藏水书进行全文数字化扫描复制,在研究利用过程中提供复印件,减少外界与书本原件的接触,从而减少其人为损坏。
????对馆藏精品水书研究翻译、注录和整理出版。翻译出版了《泐金?纪日卷》;翻译完成《泐金?纪日卷》英文版、《陆道根源》《贪巨九星歌本》《金银卷》等水书。组织水书先生利用馆藏水书破译了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朝陶器碎片上24个神秘符号中的18个符号,破译和解读广西平果县挖掘出土的多块石头上刻有的文字符号以及河北省唐山市孤竹国文化遗址挖掘出土的玉器上的文字符号。
????开展对馆藏重点档案的分类和编目。聘请水书先生和水书研究人员将馆藏9000余册水书按其内容分为综合、丧葬、祈福、占卜、消灾、其他6大类,编制目录号,对水书提要、来源、作者、年代等内容进行登记,编制《馆藏水书总目提要》,现已完成3000册的翻译注录和编撰“水书古文字汇编”。
????做好中国水书国际编码提案工作。为使中国水书拥有国际文字编码,让中国水书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自2007年11月,启动水书申报《国际编码》工作,该项申报工作主要以荔波为主,其他县市及院校协助完成。经过7年多的艰苦奋战,2015年10月在日本松江市召开的第64次国际编码标准化组织会议上,同意受理《中国水书编码提案》。2016年9月,IS0国际编码标准化组织第65次会议在美国圣何塞召开,《中国水书国际编码提案》在IS0国际编码标准化组织第65次会议上顺利进入专家评审阶段。2017年9月,ISO国际编码标准化组织第66次会议在中国呼和浩特召开,中国代表团向会议提交《中国水书国际编码提案》,目前27国政府正投票阶段,现等待投票结果。
????做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申报基础性工作。2016年,根据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决定将水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2017年完成申遗基础性工作,争取入选2018年中国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名录项目,列入《世界记忆亚太遗产名录》,争取入选2019年中国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项目,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荔波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双组长”制申遗领导小组,县申遗办设在县档案局。并与水家学会等部门联合开展水书申遗相关基础性工作。
布依文抢救与保护
????2008年,荔波县启动开展布依文抢救保护工作。陆续从民间征集布依文原件在县档案馆统一保管,现馆藏布依文原件875册。2015年9月,荔波县成立了“荔波县布依族古文字研究中心”。目前,对馆藏布依文进行全文数字化扫描。
????开展翻译工作。聘请布依先生对馆藏精品布依文《解书神庙全集》进行翻译,现已完成翻译工作,目前对书本后续工作进行校对完善,待出版。
????开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项目申报工作。2009年5月,荔波县档案馆《献酒备用》《解书神庙全集》《接魂大全》《关煞向书注解》4册布依文古籍被国务院批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荔波县档案馆在全国率先开展布依文古籍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工作,成为文化部《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工作中的一大亮点,也使布依族成为全国第18个既有本民族语言、又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目前荔波县馆藏17部布依文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15年4月28日,荔波县档案馆申报的布依文古籍“贵州布依族古文字档案(贵州布依文古籍)”被国家档案局列入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目前,荔波档案馆是全国布依文古籍馆藏量最大、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册数最多的县份。取得的成效民族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10多年来,随着荔波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工作的影响力,水书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科院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等知名高校和科研学术机构纷纷在荔波县开展水书研究工作,先后有美国、法国、日本等语言学专家纷纷到荔波考察研究水书并题词,《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参考消息》《中国民族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纷纷对荔波的水书工作作了宣传报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中华民族》《文明中华行》栏目组,到荔波拍摄的《水书之谜》《水之族 水之书》《神秘的水书》专题片播出后,反响极大,进一步提升了荔波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民族文化抢救保护成果显著。2008年3月,荔波县档案馆被国务院批准颁布列入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4年10月,获文化部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荔波县档案馆作为代表贵州省88个县(市),唯一接受国家档案局评估工作检查的县级档案馆,8月和9月,荔波县档案馆分别被贵州省档案局和黔南州档案局表彰为“迎接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工作突出贡献单位”。2010年2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黔南州精神文明委员会评为“2012—2013年度”黔南州文明单位。2012年12月,荔波县档案局馆被贵州省档案局授予“贵州省县级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示范单位”。
????民族文化在抢救保护中促进各民族团结发展。在荔波县委、县政府及县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荔波县档案局馆十年如一日着力开展水书、布依文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工作,推进民族文化发展,促进了民族之间文化相互交融,加强民族团结进步。
????(编辑:王建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