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弘扬革命历史 依靠档案说话

——陕西省档案馆关于筹办档案展览的思考

作者:郑惠姿 王展志 罗维央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7-11-22 星期三

????近年来,陕西省档案局馆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弘扬档案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和红军长征80周年之际,先后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档案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成就和精神财富,有力地配合了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几次展览的受众达30余万人次,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通过几次展览的举办,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深入思考。

????第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社会热点和公众关注点。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档案部门要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展览贴近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贴近人民群众,有效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需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资政育人的作用。

????在展览选题上,省档案局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现实,讲求实效,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的原则,不忘“重温革命史、增加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2014年,由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联合主办,陕西省档案馆承办的“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展览,通过重温党的革命历史,给广大党员群众以强大的思想震撼和心灵洗礼,成为全省党员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一课,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重视。2015年,展览“黄河在咆哮——抗战中的陕西”抓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契机,又配合了全省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展现陕甘宁边区为抗战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再现历史和激励后人具有深刻意义。2016年,“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展览配合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引领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省委领导参观了展览,并给予高度评价。临时展览结束后按照省委要求,制作了流动展板,在省委机关大院、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和部分地市进行巡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省委领导指示,要建设永久展馆。在省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永久展馆落成,巩固了红军长征80周年纪念活动的成果,填补了有关历史研究和宣传教育的空白。

????第二,充分利用档案部门优势,展示地方特色文化。

????“黄河在咆哮——抗战中的陕西”展览通过450多件珍贵的图片、文件等档案,展示了陕西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为抗日战争所做出的贡献,其中,不少档案图片是首次展出,用档案说话成为展览的一大特色。值得一提的是一份馆藏的《抗敌伤亡官兵褒恤状况调查表》。展览期间,华北民航管理局张海飞专程由北京来西安参观展览,并查找亲人档案,终于发现了其亲人的名字。他感慨道:“贵馆的历史馆藏,于国于家都能找到有温度的历史,本人十分欣慰,十分感激。”

????“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展览筹备期间,省档案局馆反复研究,挖掘馆藏,最后展出了“红二十五军在陕南”等珍贵档案资料,这些具有陕西特色的档案首次公布,成为展览的亮点,让沉睡的档案“活”了起来,架起了档案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推动了档案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相关领域的历史研究。

????第三,加强横向交流,注重对外合作。

????“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后,省档案局馆联合省直机关工委在政府部门推广,陕西日报社牵头进行宣传,一时间从省级领导到普通民众都涌入档案馆参观,反响热烈,展期一再延长。为筹办展览“黄河在咆哮——抗战中的陕西”,省档案局馆先后到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搜寻有关陕西的抗战史料;调动全省10个地市的档案馆,历时2个月进行调查、走访,整理并报送了相关资料;邀请西北大学教授张恒作为历史顾问,提供个人研究成果;联合省直机关工委发文,组织机关干部参观学习,联合新闻传媒广泛宣传报道。

????为筹办“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展览,省档案局馆进一步加强合作,初期到湖北、江西等省档案馆调研,达成资源共享、联合办展的意向;后期又与省委党史研究室合作,由党史专家把关展览脚本、提供相关研究成果;为建成长征主题永久展馆,多方征集实物,与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下发《关于征集红军长征档案实物资料的通知》,并争取到省文物局的支持。

????省档案局馆的开放办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回应。2015年,陕西省政府为筹办历史沿革陈列展,特意发文请省档案局配合;2016年,“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展览筹备期间,中央电视台、陕西传媒网、新华社陕西分社等多家媒体主动寻求合作,表示在展出期间大力宣传;2017年,省档案局馆与咸阳市档案局馆合作,共同筹办专题教育展览。这些事实也表明,只要迈出合作的第一步,就能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发展进步之路。

????第四,严格以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为目标,用创新精神打造精品工程。

????省档案局馆的每个展览都内容充实、手段多样。如“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展览,虽然是承办,但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精力,尤其是加入的具有陕西特色的内容,以及拍摄制作的专题片,使展览别具一格、脱颖而出。

????纪念长征、弘扬长征精神,对陕西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展览重点在创新上下功夫,关注以往长征宣传中的薄弱环节,突出长征与陕西的关系,侧面展示陕西历史和地方文化,力求展出新意。

????内容的创新以尊重历史为基础,并保证展览中每个细节真实准确。在撰写展览脚本阶段,省档案局馆始终依据权威文献规范观点表述,以专业研究成果作为内容依据;其次,对时间、地点、称谓、人数、定位、评价等问题,逐一进行订正和规范;几易其稿后,聘请党史专家再次审阅,保证展览中每张图片、每个信息、每个用词都真实准确。展览不仅内容重要,形式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方面。除了传统的展示形式,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烘托、活跃展览的气氛,使参观者犹如身临其境。以“黄河在咆哮——抗战中的陕西”为例,专题片注重引起观众的共鸣,吸引观众反复观看,尤其看到其中八百勇士投黄河的画面,很多观众都忍不住流泪。

????第五,省档案局馆领导高度重视,全局馆上下同心协力,保证展览的进度和质量。

????历次展览的开展都配合着一定的时间节点,所以整个过程都处于紧张的倒计时状态,尤其是长征主题永久展馆的筹建,面临着时间紧、头绪多等难题,省委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亲临施工现场指导,确保建设质量、进度和安全;局馆领导高度重视,逐字逐句审定展览文稿,多次召开办公会议,认真研究各环节工作,解决实际困难;编研人员加班加点,改进展览文本、设计方案。

????展览经费对档案部门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为保障经费到位,省档案局馆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与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起草,以省委办公厅名义向省财政厅报送关于筹建“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项目资金的报告。与此同时,抽调人员前往汉中、宝鸡、延安等地征集展览所需实物。

????省档案局馆积极培养展览人才,从调研选题、查找资料、收集图片,到完成展览中的导语、注解、说明文字、结束语等,都让年轻人承担。他们分工合作、克服困难,保证了展览质量。在展览讲解服务方面,局馆领导将讲解的意义提高到启迪灵魂、坚定信仰的高度,目前已经培养了一支知识型、学者型的讲解队伍。针对参观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兴趣点,讲解人员发掘档案背后的故事,调整讲解内容和方式,力图短时间内吸引观众、感染观众,从而达到知识的普及,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

????实践证明,展览已经成为档案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并在无形中增强了公众的档案意识,扩大了档案部门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省档案局馆将进一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丰富展览内容,提高展览水平,使档案展览成为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课堂,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激发新时期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11月20日 总第3145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