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对捐赠者要有“三心”

作者:覃宪超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7-08-23 星期三

????日前,央视《新闻1+1》报道了一则消息:故宫博物院要为一位普通的捐赠者开追思会。

????32年前,一位名叫何刚的农民在自家院里挖出19件珍贵文物,面对文物贩子的高价诱惑,何刚不为所动,将文物悉数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他捐赠的文物为元代高级银器,填补了故宫藏品的空白,有些文物曾多次出现在故宫文物展里。32年后,这位朴实的农民不幸离世,故宫博物院要为他举行追思会,这在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说到这里,笔者必须要给何刚和故宫博物院点个赞。在人们印象中,无偿捐献者大多是为了精神追求,然而何刚的情况确实比较特殊,在这32年间,因何刚家庭变故而向故宫博物院求助,故宫博物慷慨解囊,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正是因为有这种感人善举在先,才有了后来故宫为何刚开追思会的下文。

????仔细一想,故宫博物院是非常具有人情味的,何刚也是非常朴实善良的。莫让文物捐赠者寒心,故宫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作为档案人,我们也有同样神圣的使命。在珍贵档案资料征集中,我们要以故宫为榜样,要有“三心”,才能不让捐赠者寒心。

????一是要有耐心。虽然说出土文物与个人持有文书有着较大区别,但是从性质上讲是一样的,都是研究历史的珍贵依据。在思想动员宣传中要有耐心。以笔者所在档案馆正在开展清水江文书征集活动为例,该文书的持有者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要想取得信任,只有耐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认真讲解征集档案的目的,档案馆收藏条件的优越性以及公益性,用耐心换取真心,工作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二是要有责任心。责任心就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应具备一颗信用之心。在征集文书时答应捐赠者的事要按时办到,答应给予的优惠政策要按时落实,守时守信“金不换”。若开了“空头支票”,将对今后开展工作极为不利;若是文书持有人对档案征集者失去信心,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

????三是要有爱心。对于捐赠者给予适当的奖励,不管是精神奖励还是物质奖励,都不应吝啬;应该尊重那些珍贵档案的发现者、持有人,虽然不能以市场价奖励,但至少应该像故宫博物院那样,在捐赠者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不让捐赠者寒心。

????故宫博物院为捐赠者举行追思会的主人公是朴实的农民,善举应该永远被记住,故宫博物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关心关注捐赠者,对他们的诉求不置之不理,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宝贝被国家珍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7月27日 总第3097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