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奚美娟 本报记者 崔珍珍 摄
??? “档案工作的文化积淀很深,很有价值和意义。文艺创作者可以从档案中挖掘特色题材、找寻独特视角。档案也可激发创作灵感,特别是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如果没有档案对所有发生的历史‘立此存照’,我们的文艺工作就留不下时代印记,更难以继承优良传统,教育并警示后人”,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奚美娟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向记者表示。
????奚美娟与档案结缘,源于近年来与上海《档案春秋》杂志的合作。她说:“上海市档案馆很重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自从与上海市档案馆主办的《档案春秋》有些交集之后,我愈加感受到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以前,我没有档案意识,有些很有价值的资源没有保存下来,非常可惜。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印有‘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牛皮纸信封,觉得很亲切。现在想来,如果当时能够将改制前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前身详尽细致地记录下来(1995年与上海青年话剧团合并后改名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或者档案馆能够参与留存一些无形资产,就会保障戏剧发展史的连续性,体现出当时国家的总体布局,成为一个城市和国家戏剧发展中独特的文化风景,也便于后人了解学习。”
????奚美娟说,她自己最喜欢借助档案塑造荧幕角色,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民族品牌和文化符号能够从档案中挖掘出来,通过艺术形式的再加工将其记录下来、传承下来、传播出去。“年前我拍摄了电视剧《楼外楼》,剧组给的材料显示,楼外楼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作为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杭州楼外楼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留存至今,并继续服务今天的百姓生活,非常珍贵,非常难得。通过档案,我们可以了解和判断历史上发生的很多故事及争议,如果没有档案史料的支援,我们难以在文艺创作中,透过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折射出历史背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奚美娟说。
????针对当前热议的“雷剧”等影视乱象,奚美娟认为,“雷剧”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创作人员不重视档案史料,缺乏对历史的尊重。每个时代都会留下一些历史记录,如果创作者可以借助档案,认真学习历史发展轨迹,推敲和更正每个细节的创作依据,就不会有现在的“雷剧”乱象。
????联想到近期参演的话剧《北京法源寺》,奚美娟介绍说:“《北京法源寺》中演戊戌六君子的大都是年轻演员,他们非常用功。为了演好这台戏,扮演谭嗣同的贾一平抱着敬畏的心情看了几乎所有有关谭嗣同的史料,为他更好地理解并展现谭嗣同精神风范、提高舞台艺术水平提供了很大帮助。此外,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看了很多关于慈禧的书,从曾纪泽的日记中看到了慈禧召见曾纪泽时的对话,觉得很好,就直接拿过来用作台词,发挥了很好的表演效果。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单纯的档案史料不能成为一个‘戏’,但可以通过艺术加工,使其更加深入人心。将来回望这段历史,会对后人有所启示。”
????针对近期曝出的一些演员职业道德堪忧等现象,奚美娟认为:“所有问题和现象背后都有错综复杂的社会联系,暴露出一定发展阶段中的一种社会问题。这些不道德的职业现象与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大环境有所关联。如果社会本身的评价体系和专业性比较强,他们就不会肆无忌惮;如果投资人将资本投入后,并不急于马上产出,也不会为这些问题推波助澜。”奚美娟建议:“对于这种现象,都要‘立此存照’。档案记录没有好坏之分,都会客观公正理性地将所有事情记录下来。将来,当后代回望历史,看到还有这样的拍戏方式,也会起到警示教训作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作家等为了一个角色要与原型人物同吃同住同劳动,或者深入农村与农民一起生活,长期下来,甚至别人都把他当成农民的一分子。当时的档案记录让我们了解到前辈对文艺的尊重,直到今天,也在教育和约束着我们这代人。现在职业道德堪忧,但是单单批判一个人是无用的,应该完整地记录这些问题,并提供给有关机构进行深入研究,从专业上严肃抵制这种做法,并对将来的文艺工作者都是一个很好的历史资料,也是警示教材。”奚美娟说。
???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3月16日 总第3040期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