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20世纪20年代

传播革命火种的上海书店

作者:特邀撰稿人 黎 霞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7-12-06 星期三

????1924年1月,位于上海南市的上海书店书架上出现了一套《社会科学讲义》,内收瞿秋白的《现代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施存统的《社会思想史》《社会问题》《社会运动史》等。敢于摆放这类进步书籍的上海书店,到底有什么来头?

由上海书店出版发行的《社会科学讲义》(第四集) 上海市档案馆藏

????1923年,我党的工作中心主要在上海,当地没有自己的出版机构存在诸多不便,于是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徐梅坤、瞿秋白将在浙江一所女子师范学校里担任教职工作的徐白民调到上海,于1923年11月1日在南市小北门民国路(今人民路)振业里11号租房开设了“上海书店”。该书店在报上言明自己的宗旨:“我们要想在中国文化运动上尽一部分的责任,所以开设这个小小的书铺子,我们不愿吹牛,我们也不敢自薄,我们只有竭我们的力,设法搜求全国出版界关于这个运动的各种出版物,以最廉价格贡献于读者之前,这是我们所愿负而能负的责任。”

????上海书店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一家对外公开挂牌的出版机构。最初,这家书店资金短缺,陈设简单,书架上摆放着当时出版的普通书籍,以及书店重印的人民出版社、新青年社的出版物和一些宣传马列主义的书籍,如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我党的机关刊物《向导》《中国青年》等。经过一年左右的艰难初创期,书店运营逐步走上正轨,不断有新书出版,我党所有对外宣传的刊物,也都由上海书店印行。

????该书店的印刷、发行等具体事宜,由徐白民主持;编辑方面的事宜,由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等分别承担。当时,瞿秋白在上海大学任社会学系主任。有人回忆说,瞿秋白就是在上海书店里编写了《社会科学讲义》。这套书装帧、印刷都相当讲究,内容是根据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各位教授的讲义整理而成。

????1924年5月,中共中央出版部成立,是上海书店的上级组织。11月,白族第一代共产党员、曾被我党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张伯简担任出版部书记,他还受瞿秋白之聘任上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张伯简根据莫斯科东方大学的教材和自己的学习心得,译制了《各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原素表》,由上海书店秘密出版发行。该表对照了不同社会生产性质、生产形式等十几个项目,简要地说明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各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原素表》多次重印,国民党视之为“洪水猛兽”,给它扣上“宣传共产鼓吹阶级斗争”的罪名,“通令各省宣传部邮检查扣”。

????随着革命浪潮席卷全国,1925年,中共中央出版部改为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毛泽民任发行部经理兼上海书店负责人。他四处奔波,不仅使外埠分销处扩展至全国20多个城市,甚至连巴黎、柏林等国外大城市也有代售。

????上海书店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出版了30多种书籍,邓中夏、瞿秋白、陈望道、蔡和森、恽代英、萧楚女等人的译著都曾在上海书店出版。其中,有不少配合当时革命形势出版的畅销书,如:李春蕃(柯柏年)译的《哥达纲领批判》作为《解放书丛》第一种在上海书店出版,2000册很快销售一空;配合五卅运动的《不平等条约》一书,印行10万册;《将来之妇女》9个月印了8版……这些书籍的出版、再版和发行,对大革命时期唤醒工农群众、启迪青年学生起了积极作用。

????上海书店在政治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引起了军阀势力的恐惧。1926年,孙传芳部打进上海,2月以“煽动工团,妨害治安”的罪名查封了上海书店。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12月1日 总第315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