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盐县的南北湖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我国唯一一处融山、海、湖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金秋十月,你知道这里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吗?邑人陆秉仁曾在《黄沙坞观橘林》诗中这样描写道:“黄沙坞内好风光,千树万树橘金黄。几处楼台秋风里,行人无不叫‘好香’!”没错,就是遍野金黄、橘压枝头的美丽景色最吸引人们的眼球。
????据《澉水志》记载,宋朝时海盐便开始种植柑橘,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因南北湖冬暖夏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让这里的柑橘拥有皮薄、肉厚、汁鲜、味美的特征,成为远近闻名的“浙北橘乡”。《黄沙坞观橘林》一诗中所描写的“黄沙坞”是南北湖景区中最适宜种植柑橘之地,坞内家家栽橘,世代以橘为生,这里被人们称为“世外橘园”,虽只有区区1平方公里的面积,但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了风味独特的“黄沙坞”柑橘而成为一方“宝地”。每当秋风送爽的时节,金黄的橘子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诱人,橘农们便会集体进行采摘,丰收的喜悦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爽朗的笑声传遍山野。
1974年秋,浙江省海盐县澉浦公社东方红大队向阳队的社员在采摘柑橘。
1974年秋,浙江省海盐县澉浦公社南湖大队跃进队的社员们正在认真地对柑橘进行挑选、分级。
1974年秋,浙江省海盐县澉浦公社南湖大队跃进队的社员们
正兴高采烈地把柑橘送往收购站进行集中销售。
????拍摄于1974年秋天的这3张老照片,是海盐县澉浦公社东方红大队和南湖大队的社员(黄沙坞村民)正喜洋洋地采橘、分橘和售橘的情景。看!橘农们劳作时多么认真、快乐。
????据原南北湖黄沙坞柑橘合作社社长步志根介绍说:“黄沙坞的橘子是用篇担挑出来的,从挑肥、挑土、挑水,再到挑橘子,每一样农活,都离不开小小的篇担。每年开春的时节,生产队就组织社员们翻山越岭去挑粪施肥,当时山路狭小且陡峭,社员们一个来回就要走大约10里地,非常辛苦;冬季,社员们还要到海滩边挑沙土来培植橘树,从海边挑到山上,虽然路很难走,但橘农们却踏歌而行,充分享受着劳动的快乐。如果遇有干旱天气,橘农更要在早晚挑水浇树,等到橘子红的时候,橘农们更忙了,摘橘子、挑橘子,每天山上山下来回跑,一个采摘季下来,橘农们都被晒得黑黑的,但丰收的喜悦总是胜过一切辛苦。”
????步志根还介绍说,要管好橘树,一定要掌握橘树的生长习性。橘树的间距不能太密,一般每株间隔为5米左右。也不能盲目开展防冻害管理,必须要等到3月下旬后才能对橘树进行适当修剪,4月下旬开始除虫。一般在初冬给橘树重施有机肥,第二年开春后施复合肥料两到三次,且每次量要少,否则就会对橘树不利。在橘子的成熟期,还要给橘树用硝酸铵钙“补钙”,以防止出现空心橘和裂果现象。
????柑橘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柑橘的丰收也连着橘农们的致富梦。据档案记载,1949年,柑橘产量仅1320担,到1985年橘园有1300亩,产量达1.8万多担。目前,南北湖景区的柑橘种植面积达到了5800余亩,产量已近1.5万吨。
????近年来,南北湖的柑橘因质量上乘,走俏市场,先后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基地”“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等荣誉称号。从2016年10月20日起,南北湖的柑橘开始登上了国航飞机的餐桌,每天约有6000个至8000个南北湖柑橘被来自四面八方的乘客品尝享用。
????一根小小的篇担,挑走了橘农的贫穷,挑来了橘农的富裕。时光流转,如今南北湖每到金秋十月,全国各地的游客便纷至沓来采橘赏景,而橘农们丰收致富的梦想也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日子过得更是一天比一天红火。???? ????文中所示照片档案由浙江省海盐县档案馆提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10月13日 总第3129期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