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西施明大义赴吴国

作者:特邀撰稿人 屠剑虹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7-09-25 星期一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世居诸暨苎萝山下苎萝村,因家住村西边,故名西施,后人尊称其为西子。父卖薪,母浣纱。西施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秀媚出众,有沉鱼落雁之容。

?????? 越王勾践图谋复国,因吴王好色,他就采用大臣范蠡和文种的计谋,遍访国中美色,寻得苎萝山下西施和郑旦两美女,用三年时间教授她们歌舞、礼仪后送往吴国,使吴王夫差沉湎酒色,荒于国政。绍兴古城东面的西施山遗址,就是西施当年学歌舞、习礼仪之处,至今仍留有路名。

????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为谋求霸权干戈不休。公元前494年,吴、越大战,越王勾践兵败被围困于会稽山,兵败后被迫作为人质入吴。在吴国,勾践住石室,沦为奴仆,为吴王养马执缰,吴王夫差病重时,又亲尝其粪,以取得吴王信任,忍辱负重,面无怨恨之色,三年后终于被释放归国。

????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食不重味,衣不重彩,虽有五台之游,未曾一日登玩”,立志复仇雪耻。一天,越王勾践在与大臣范蠡、文种商讨破吴对策时说:“我听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沉湎,不领政事,在这方面是否有计策可谋?”文种答:“我有一计,可助破吴国。大王可在全国选两位绝色美女进献吴王,则当惑其心、乱其谋。”勾践问:“吴国的伍子胥十分精明,此事如何瞒得过他?”文种轻轻一笑:“大王请放心。吴国太宰嚭十分贪财,又忌功嫉能,与伍子胥同朝却志趣不合,可用厚礼贿赂,由他帮助将美女献给吴王,大事必成。”勾践听后,连连称好,就将选美女的任务交给了范蠡。

????范蠡随即在全国广选美女,亲自遍访越中,虽物色了上百位佳丽,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

????一个春日的早晨,范蠡来到了诸暨苎萝山,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范蠡自语道:“如此秀色,必藏佳人。”他走到江边,见两位姑娘正在浣纱,偶尔轻声交谈,说到高兴处,两人笑了起来,那声音如黄莺出谷,美妙动听。范蠡心中一动,不禁放慢了脚步。正在这时,一位姑娘手中的纱被江水冲走了,急得她赶紧用手去抓,却已够不到了。说时迟,那时快,范蠡飞奔几步,跳进河中,把纱捞了上来,递给姑娘。看到全身湿漉漉的范蠡,两位姑娘赶紧施礼道谢。当范蠡看到眼前两位姑娘的面容时,不由惊呆了。二人虽布衣裙钗,未施粉黛,却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清丽绝伦,貌若天仙。范蠡心中大喜,忙不迭还礼:“不知两位姑娘怎么称呼?”“我叫西施。”“我叫郑旦。”范蠡用眼角瞟了一下那位名叫西施的姑娘,心中打定了主意。

《西施山路》 王巨贤 绘

???几天后,范蠡来到西施家,拜见了西施的父母,并讲明来意。他把越王勾践振兴越国、灭吴雪耻的雄心告诉了西施的父母,提出要接西施入宫,日后再将其送往吴国。西施的父母听了,虽然也愿为国效力,但要将女儿送往吴国,实在于心不忍,心中犹豫不决。西施的父亲说:“小女这样一位弱女子,恐难当此大任。”这时候,在里屋倾听范蠡和父母讲话的西施走了出来,她对父母说:“越国兴盛是我等越人盼望已久的事,今大王召之,纵然肝脑涂地,亦应前往,父母毋须为女担忧。”范蠡听了西施的这番表白,深为感动,面对如此深明大义的姑娘,他上前一步,向西施深深作揖。

????范蠡将西施和郑旦两位美女送到越国都城。越王勾践认为乡村野姑从未见过世面,恐其鄙朴,不懂宫廷礼仪,乃派范蠡在东郊土城山上筑起美人宫。《越绝书》记载,此宫“周五百九十步,陆门二,水门一”。范蠡派专人在美人宫中教授西施、郑旦各种舞蹈和应酬礼节。

????三年后,西施、郑旦学礼已成。在赴吴国前,越王勾践跪着将裙衫罗衣送给西施、郑旦,勾践夫人亲自为她们踏鼓送行。西施、郑旦眼含热泪,跪拜勾践夫妇。西施哽咽而言:“请大王、夫人放心,我们一定不负越国之重托。”

????范蠡亲自护送西施、郑旦到吴国,在伯嚭的帮助下,进入了宫殿。范蠡拜见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有二女,越国穷乡僻壤,不敢稽留,如果大王不嫌她们容貌鄙陋,愿将她们留在吴国服侍大王。”吴王一见西施、郑旦之绝色美貌,欣喜若狂,让她们走近身边细细端详。吴王双眼色迷迷地盯住西施,张大嘴巴呵呵笑着。西施面露娇羞之色,叫了一声“大王”,声若空谷幽兰,酥软人心,把吴王迷得神魂颠倒。这时候,吴国大夫伍子胥伏地劝谏:“大王,不可受用。我听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大王千万不可上勾践的当。”吴王不听,说:“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伍子胥只得怏怏而退。

????从此,吴王沉湎美色,朝夕与西施、郑旦相伴。不久,郑旦病亡,越国之重任落在西施一人身上。西施尽心侍奉吴王,吴王喝酒时,西施与其歌舞相伴。西施声如莺啼,舞姿曼妙,衣袂飘飘,娇眼如波,把吴王迷得魂魄俱醉。有如此绝色佳人,吴王哪还有心思再理朝政?他大兴土木,专为西施建造了一座十分豪华的宫殿,雕梁画栋,极尽奢华,取名为“馆娃宫”。伍子胥不断劝谏夫差:“我听说越王朝书不倦,诲诵竟夜。为励志,夏天烤火炉,冬天握冰块。如今,身边聚四方贤人,又有敢死之士数万。可见,勾践灭吴之心不死,大王不可掉以轻心。”吴王却斥伍子胥多虑,依然日夜笙歌,不理朝政,又滥建游乐场所,使吴国一步步走向衰败。

????吴、越交战,越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越地百姓没有忘记西施,将土城山改名为“西施山”。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写下了许多咏西施之诗。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曾到西施山遗址寻觅古迹,作《西施山》一首:“西施山,一片土。不惜金作城,贮此如花女。越王跪进衣,夫人亲踏鼓。买死倾城心,教出迷天舞。一舞金阊崩,再舞苏台坼。槌山作馆娃,舞袖犹嫌窄。舞到夫差愁破时,越兵潜渡越来溪。”

????为国献身的西施,受到越国世代人民的爱戴和怀念,今人也永远铭记这位忧国怀恨、勇敢坚毅的女子。后人在新建道路时,便将西施山遗址旁的一条路命名为“西施山路”。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9月22日 总第3122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