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从一份档案说起——西南财经大学的前世今生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档案馆 金元平

来源:四川档案

2017-09-14 星期四

?
1952年10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发布的组成四川财经学院公文

????如果你来到西南财经大学校史馆,就会发现一张特别的中国地图,从北到南只标注有沈阳、上海、武汉、成都,为什么这样呢?原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按照大区布置的四所本科财经院校所在地,与之相对应的是东北财经学院(今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学院(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川财经学院(今西南财经大学)。1952年10月11日,作为受文单位的私立成华大学,收到了一份来自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的速件,全文如下:“兹决定你校自一九五二年度开始改为公立,并将成都会计专科学校全部及其他有关学校部分系科调入,组成‘四川财经学院’,仍设你校及成都会计专科学校原址。除将调入你校教职员工名单随文发布外,希即切实遵照执行。”就让我们从这里聊聊西南财经大学的前世今生吧。

????一、商科雄厚,布局祖国西南

????私立成华大学这个名字实际只叫了六年,这所学校1946年以前叫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抗战期间的上海光华大学教学楼被炸毁,时任校长、著名藏书家、曾任上海沪道尹,多省财政厅厅长、财政部次长的张寿镛先生顾念教育不能荒废,遂决定委托商学院院长、中国注册会计师第一人、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创始人谢霖先生率部分师生到成都筹建分部。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所设学科与上海光华大学所设学科一样,有文科、商科、理科,其中尤以商科知名度最高。教师中除了谢霖外,还有著名会计学家和统计学家杨佑之教授、与马寅初共同开设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留法博士梅远谋教授、硕士学位获得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导的程英琦教授、审计学先驱归润章教授等;所开设的系科有银行学系、会计学系、工商管理学系和会计专修科;学生报考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大都因这里的商学慕名而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部分师生返迁上海,绝大部分师生留在了成都。只因当时国民党教育部不允许一个大学两地办学,也不能叫同一名字,当时的校董会决定将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全部转赠四川省人士接办,遂更名为成华大学,实则成都光华大学的意思。成华大学的商科除之前开设的系科外,还增设了财政金融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方面建设人才需求巨大,专业人才奇缺,各院校系科开始大调整。今天的许多单科性或者行业特色型高校几乎都是那个阶段调整发展而来。四川财经学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下文,在私立成华大学和成都会计专修学校基础上,经过1952年和1953年两次院系调整,将西南地区的另外16个院校及有关财经系科如重庆大学商学院、华西大学经济系、贵州大学企业管理系等合并组建而来。组建后的四川财经学院,只设立了经济系、统计系、工厂管理系、会计系和财政系,也就是说商科教育得以全部延续,其他学科调转至相关高校。

????二、曲折发展,回归财经院校

????1956年到1978年间,四川财经学院曾于1961年同时取名四川科技学院(两块牌子一个班子)。增设科技一系、科技二系、科技三系,具体有土木系、化工系、机械系等;1961年到1966年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除了原5个财经系科外,还开设了物理系、化学系和数学力学系,但过程中商科从未停办。1978年4月,国务院决定恢复停办的财经政法类院校,教育部决定“在原成都大学保留的职工和部分校舍的基础上”恢复“四川财经学院”,系科有政治经济学系、财政系、工业经济系、会计系和统计系。获此消息的全校教职员工奔走相告,激动不已。当年即招本科生356名。

????三、划转央行,金融实力凸显

????197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四川省洽谈接办四川财经学院。次年教育部批复同意将四川财经学院改由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中国人民银行和四川省政府双重领导的体制,198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决定自1980年1月1日起,四川财经学院移交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其直属院校。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学院规划、专业设置、招生及毕业生分配计划、编制劳资、经费和基本建设等。中国人民银行随即对学院投资实施系列建设。学校自此明确了以金融学科为重点,为国家金融事业发展做贡献的理念,明晰了着力发展金融,同时进一步提升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类学科实力的办学格局。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学校作为全国文科类院校首批通过“211工程”预审,跻身“211工程”建设行列,中国人民银行首期投入19805万元,主要用于金融学等应用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理论经济学以及工商管理等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和实验室建设。今天柳林校区的货币金融博物馆就是在“211工程”一期立项的“货币证券陈列室”基础上建设起来的。2001年,教育部评审国家重点学科,学校金融学和政治经济学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金融名列榜首。经过建设发展,学校形成了以金融学科为重点,理论经济学为基础、管理学科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成为我国培养金融及各类经济管理人才的重点财经大学。2002年学校校庆时,曾有报纸以“三千行长聚光华”为题报道了校友返校盛况,学校也曾在“211工程”一期验收时被专家称为“中国金融人才库”。

????四、强化特色,服务国家社会

????进入21世纪,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学科生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金融学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现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涵盖31个二级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有5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及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57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108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18个硕士专业学位),33个本科专业,27个学院(中心、部)等教学单位。

????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现代金融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实验室”,以及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教学与科研机构。学校主办的《经济学家》为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财经科学》为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图书馆馆藏文献200余万册,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财经文献中心。

????西南财经大学,虽经风雨,但坚定执着、勇敢前行。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西财人秉持“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发扬“严谨、勤俭、求实、开拓”的校训,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