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1948年荆楚高校毕业季旧事

作者:汤 群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7-09-11 星期一

????关于毕业季,似乎每个经历过的人都有话说。翻开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寻找档案里有关毕业的故事,查找沉淀在岁月里的毕业仪式,让档案述说与毕业季的邂逅。

江汉公学:毕业生奔赴解放区

????江汉公学创建于1948年2月,是刘邓大军挥师西进,重建江汉解放区后创立的。由于当地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断“围剿”,江汉公学一直没有固定的校舍。

1948年6月,江汉公学第二期招生广告。

????1948年7月,江汉公学第一期学员的毕业典礼在湖北省钟祥县双河镇举行,阵阵歌声响起,“别了母校,你的双手培育着我们……今天我们还同窗共砚,明天我们要受工作考验,到实际中学习,在岗位上共勉,不要留恋,听吧,江汉人民在向我们呼唤……”。虽然,没有隆重的仪式,但是校长郑绍文朴实的讲话表达了对学员们的深切厚望。典礼结束后,学员们心里装着满满的责任和不舍,交换了自制的纪念册,并在上面留下赠言,互相鼓励。第二天,学员们陆续离校,奔赴工作岗位。

????第一期毕业的学员有原洪山分区青训班学员、中原突围后归队的干部以及附近各区县推荐来的知识青年和基层干部。他们在江汉公学学习期间,一边握着笔杆子学习理论提升思想,一边握紧枪杆子随时准备参加战斗。他们戏称每一次参加反“围剿”行动都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参加反“围剿”作战时,学员们与敌军周旋,经常要日夜兼程。在最紧张的日子里,他们除了要忍受饥饿、疲劳和病痛的折磨外,还要面临随时被俘、受伤和死亡的威胁。在反“围剿”的过程中,学员们看到当地百姓生活非常贫苦,住的是茅草屋,吃的是玉米糊,晚上照明用的是松明子(松树枯死腐朽后形成的一种木质物)。他们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并从内心深处发出了“中国非革命不可”的呼唤。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员们接受了一次最直观、最深刻的关于阶级斗争的教育。在反“围剿”中逐渐磨炼成长起来的第一期学员经受住了严峻的生死考验。艰苦环境的历练使他们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地走向社会。

????虽然条件艰苦、学习资料匮乏,但学员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对偶尔得到的一些学习资料十分珍惜。在反“围剿”中,为了便于行动,学校领导动员学员们要轻装,要求他们把暂时不用的东西留下来,待反“围剿”结束后再派人取回,并规定男同志每人的行装(包括棉被、垫单、衣服、鞋、书籍等生活和学习用具)不得超过8斤,女同志每人的行装不得超过6斤。即使处于这样险恶的环境中,学员们宁可留下自己的生活用品,也绝不丢掉珍贵的学习资料。

????1949年7月8日,江汉公学的领导传达中共湖北省委决定:江汉公学与鄂豫公学合并成立“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江汉公学干部调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工作,毕业的学员向新解放区进军参加工作。未毕业的学员转入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继续学习。江汉公学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第一期毕业的学员大部分成为湖北解放初期各条战线的骨干。

国立武汉大学:毕业生报国无门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学校更名为武汉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的第十七届毕业生是命运最坎坷的学生。他们从1944年入学到1948年毕业,经历了国家内忧外患,战火纷飞,物价飞涨的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迁至四川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

????第十七届毕业生近半数为四川籍,湖北籍学生仅占10%。这一状况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面对朝不保夕的领土,国立武汉大学校务会派人寻找适合继续办校的地方,最终将地点定在了四川乐山。1938年2月,学校校务会决定迁校,全校师生带着图书、仪器设备等物资,从武汉出发,走水路经宜昌、巴东、万州、重庆,抵达乐山。受战争影响,加之巴蜀交通闭塞,致使国立武汉大学第十七届学生是入学率最低的一届。1944年秋,学校招生305人,报到时仅有255人,入学率80%。虽然这届入学的学生比往年少,但学校并没有扩招,而是对报考者进行更严格的考核。

????由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当时很多学生都无法正常毕业。日寇入侵黔桂时,西南震荡,从军运动风起云涌,国立武汉大学的很多学生也投笔请缨。留下来的学生们有的中途择业,有的迫于经济压力离开学校。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的失学率达40%,是国立武汉大学建校以来从未有过的。

国立武汉大学第十七届中国文学系毕业生校友录(部分)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国立武汉大学全体师生迫不及待迁校,再也不愿遭受流离迁徙之苦。第二年夏,国立武汉大学举校迁回,涉三峡,跋荆沙,重返珞珈山。学生们回校后创作演出了《西望乐山》话剧,来纪念国立武汉大学西迁乐山。

????国立武汉大学设有职业绍介部,专门为应届毕业生联系工作。每年学生毕业后,学校就会给各个用人单位发函,介绍学校整体毕业生的情况以及毕业生的专业、特长等。这些精心的准备为各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了便利。如果有被选中的学生,用人单位会将录用学生的姓名、拟担任职务、待遇等一一填明,附在通知单内寄回学校,再由学校通知学生到单位候命。第十七届毕业生是面对就业最迷茫的一届。1948年秋,湖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官员纷纷贪污腐败、中饱私囊。面对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政府和公司都纷纷裁员,没有单位愿意再录用毕业生。这届毕业生空有学识,却苦于报国无门。

????文中所示档案为湖北省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9月8日 总第3116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实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