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红色珍档,见证了“毛主席”这个称谓的产生

作者:吴頔

来源:上观新闻

2017-09-06 星期三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和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近日,上海市档案局馆、上海市部分区档案局馆和高校档案馆,向社会发布100件(组)馆藏红色珍档。

????此次发布的红色珍档,分为“创建红色政权、坚持革命斗争、领导抗日救亡、迎接上海解放”4个部分。上海市档案局馆长朱纪华介绍,100件(组)红色珍档中有40件(组)是首次发布:“《红军捷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钱币、皖西苏区纪念章、解放战争时期反映上海学生运动的原始照片等档案都十分珍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他表示,这些珍贵档案中既有纸质文献资料,也有照片、传单、钱币、臂章、印模等实物和声像材料,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这次大会诞生了“毛主席”,更诞生了一个崭新的红色政权

????“创建红色政权”部分,通过实物、传单、报刊等,展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创建的过程,昭告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革命和建立新型政权的实践探索。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隆重开幕。毛泽东代表苏区中央局向大会作《政治问题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毛泽东、项英、张国焘、周恩来、朱德等63人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为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政权机关;设立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主持人任弼时在大会上,第一次称呼毛泽东为“毛主席”,并请毛主席为大会题词。毛主席写道:“苏维埃是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是革命战争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会议期间,大会秘书处日报股每日都会发行一张《日刊》,介绍大会进程,传达大会精神。这份《日刊》,见证了“毛主席”这个称谓的产生,更见证了一个崭新的红色国家政权诞生在世界的东方。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秘书处日报股发行的《日刊》

????与《日刊》一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钱币,此次也是首次展出。从设计来看,中国地图上的镰刀、铁锤和党徽,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联盟团结一致的红色政权,一定会红遍全中国。币面、币边设计运用珠环、齿纹、嘉禾等多样装饰,铸造币纹清晰,在当时艰苦条件下达到了高超制作工艺实属不易。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钱币

中共浦海区委出版的《革命画报》

美国纽约出现“毛泽东朱德万岁”标语

????“这份报纸是国外发行的,能够保存至今非常不容易。它能够证明,在抗日救国的年代,我们党的宣传工作已经做到了海外。”上海市档案馆研究人员邱志仁指着报纸上的照片说。照片上反映的是1937年美国华侨五一游行的场面,华侨手持标语聚集在一起,“毛泽东朱德万岁”“中国人民红军是抗日救国先锋”的字样,经过80年的岁月洗礼,仍清晰可辨。

《救国时报》刊登的纽约侨胞游行照片,标语上写着:“毛泽东朱德万岁。”

????邱志仁介绍,1935年12月9日,《救国时报》在法国巴黎创刊,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外创办的机关报。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在国内难以公开宣传, 故决定在国外办报,向国内外发行,以扩大宣传,推动抗日救亡。此报以海外华侨为主要对象,着重宣传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经常刊载中共中央文件和毛泽东、斯大林的著作;报道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情况等。出版后受到国内群众和海外华侨的欢迎,发行数量初为5000份,后增至2万份,发行到43个国家。在国内曾行销北平、上海、天津、武汉、西安等城市,在四川、新疆一些地区也有读者。

????1938年2月10日,因遭法国当局刁难,《救国时报》暂时停刊,同年8月《救国时报》迁至美国纽约,与中共在当地创办的另一份中文报纸《先锋报》合并。报社领导人吴玉章取得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意,将报名改为《救国时报》。

????“领导抗日救亡”部分展出的档案,通过抗日报刊、中共江苏省委的抗日文件以及实物,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图景。报刊类有《救国时报》《前线》《大美画报》等。文件类则有《关于上海陷落后上海党的任务决议》《我们对于统一上海救亡运动的意见》《关于维护和改善上海人民生活的决定》。实物档案有晋、冀、鲁、豫、边区生产建设公债券、邮资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大美画报》,图片来源:上海市档案馆

????上海出版的《大美画报》,创刊于抗日战火中的上海外国租界内。中文版的新闻报道主要译自英文版和其他外报,但着力揭露和抨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阴谋和战争暴行,积极报道中国军民的抗战和救亡运动,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刊。因出版过用毛泽东、周恩来肖像为封面的画报,《大美画报》在收藏界享有盛名。1938年9月1日的《大美画报》第9期有图片“在延安八路军生活的剪影”,出现了参加追悼阵亡将士大会和在群众中的毛泽东身影。

面对镇压守住阵地,迎接上海解放

????1948年底,随着解放大军的临近,中共上海市委根据中央指示和当时的形势特点,发动群众成立了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人民保安队和人民宣传队,以保护工厂、学校、机关、仓库和公共场所,宣传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政策,配合解放军顺利解放和接管上海。“迎接上海解放”部分展出的档案,就反映了这段时期的珍贵历史。

????“国民党统治者越是面临总崩溃,对人民革命运动越是疯狂的镇压,到后面镇压越来与厉害了。”在陈列有《文萃》周刊的展台前,市档案馆研究员黎霞谈起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那段“黎明前的黑暗”,仍是唏嘘不已,“《文萃》三烈士更是惨遭杀害。”她介绍,1945年10月9日,《文萃》创刊,揭露了国民党黑暗统治,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人民中广泛传阅。当时,国民党政府大肆扼杀进步舆论,《文萃》的出版保住了中国共产党仅存的几个宣传阵地之一。1947年7月下旬,创办人陈子涛、骆何民、吴承德先后被捕遇害。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刊物《文萃》杂志

灯塔小丛书

????除此之外,伪装封面出版的延安整风文献集“灯塔小丛书”、人民保安队臂章、中共华东局领导下松江地委翻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十项守则、约法八章等》原件等珍档,都反映了上海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接管干部配合,迎接上海解放的光辉革命历程。

????黎霞介绍,1951年3月,原上海市老闸区委员会洞庭党支部将25张人民保安队的臂章交给上海市委秘书处,副秘书长方休批示“将存档作为历史纪念物,其余销毁”。目前,上海市档案馆保存7件,此次也是首次展出。

人民保安队臂章

????此次珍档发布,也标志着2017年“上海市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上海市档案局将组织全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档案馆和有关文博单位,为广大市民带来各类展览、讲坛、档案故事汇、文博机构公众开放日以及档案文化传播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走近档案、近距离感受档案文化魅力的机会。

 
 
责任编辑:王亚楠(实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