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阳新县档案馆珍藏着两张黄骅烈士的照片,照片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延安。1937年2月,黄骅即将完成在红军大学的学习,特意与警卫员在照相馆里拍摄了一张合影。不久,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他再次来到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并与书信一起寄给了远在老家湖北省阳新县凤凰乡良上村的婶娘柯九菊。当柯九菊收到自己抚养成人的侄儿的来信时,热泪盈眶。尽管此时柯九菊已双目失明,但她听着书信里问候的话语,抚摸着照片,脑海里依旧是黄骅儿时的模样。
????1938年10月,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阳新土地的时候,柯九菊为了躲避日军和汉奸的追查,把书信烧毁,将照片用油纸包好藏在墙缝里。1986年,当《黄骅烈士传》撰写组来到其家乡搜集创作素材时,这位老婆婆才将保存近半个世纪的照片公之于众。
1938年,黄骅在延安时留影。
1937年2月,黄骅(右)和警卫员在延安时合影。
从鄂东南到黄土高原
????黄骅,原名黄金山,学名为有;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凤凰乡良上村,年幼父母双亡,由婶娘柯九菊抚养长大。七八岁时到地主家放牛,后来他又学过裁缝、当过木匠。1926年,阳新县的工农革命运动风起云涌,15岁的黄骅就组织了凤凰乡儿童团,并担任团长。1928年5月,他又秘密参加了赤卫队,并于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抵达阳新、大冶地区,黄骅随同村里的14名赤卫队员一起参加了红军。
????1930年6月,黄骅所在的红八军与红五军合编为红三军团,并南下湖南四处转战。其间,他历任司号员、勤务兵、班长、排长、连长,经历了战岳阳、打长沙,东渡赣江创建中央苏区,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黄骅被中革军委抽调到红军特科学校学习。长征前夕,黄骅所在的特科学校编入红军干部团,他担任第四营政委。长征路上,黄骅与营长韦国清率领全体红军学员在贡水、湘江、乌江执行架桥任务。遵义会议期间,他奉命担任会议警戒任务。1935年5月3日,黄骅、韦国清率特科营随后梯队经两天强行军到达金沙江边,随即用仅有的几只船分批抢渡。渡江后,我军沿着崎岖险峻的山间小路急进,一边还击后面追来的国民党军,一边躲避国民党军从山上滚下的石头。到达通安镇后,我军与从西昌、会理方向赶来的国民党军两个团相遇,激战中,特科营以重机枪和迫击炮火力给国民党军以重创。通安镇战斗的胜利,掩护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北渡金沙江,干部团因此受到中革军委通令嘉奖。
????扎西会议后,中央命令特科营负责年龄大的同志行军安全,翻雪山、过草地时,黄骅、韦国清命令将马匹让给董必武、徐特立等使用,确保这些同志安全到达陕北。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黄骅进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任干部二团政治委员。
由晋西南挺进冀鲁边区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骅被派到晋西南任晋西南游击支队队长。翌年8月,他被调到晋西南边区党委任军事部长兼115师晋西独立支队(又名“晋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副支队长。
????1939年12月中旬,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以6个军的兵力向我党领导的抗日决死纵队大举进攻,并袭击晋西独立支队的后方,杀害我伤员百余人。我军奋起自卫反击,先后歼敌1000余人,击溃阎军5个团。
????1940年7月,作为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最后一批进军山东的部队,在支队长陈士榘、政治委员林枫、副支队长黄骅、参谋长何以祥、政治部主任王麓水的率领下,由晋西到达鲁西,完成了115师东进山东的战略进军。到1940年底,山东分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苏鲁豫皖边区和苏皖边区于当年6月划归中原局领导),包括鲁西(含湖西)、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冀鲁边等根据地,人口1200万,土地3.6万平方公里,成立了省参议会和行使政府职权的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并建立了一个行政主任公署、14个专员公署、95个抗日民主县政府。同时,115师已发展到7个旅,共6万余人。山东纵队也编为5个旅两个支队,共5万余人,加上各地的地方武装,山东抗日武装力量已发展到12万余人。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到最艰难时期,冀鲁边区的斗争形势异常复杂。在冀鲁边区,日寇建立了456个据点,平均每两平方公里、8个村庄就有一个据点,封锁沟墙长达1300多公里。
????为了扭转冀鲁边区的抗战形势,1941年4月,115师和山东军区决定将时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黄骅调往冀鲁边区,担任军区副司令员兼115师教导6旅副旅长。到达边区后,黄骅积极依靠人民群众,把边区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友情。
????1942年5月底的一天,黄骅带领部队来到乐陵县北部的一个小村庄。他先去访问了几户农民,又到了村北的麦田里查看了青苗的长势。当得知百姓吃的是榆树皮、糠菜团时,黄骅坚决不接受老百姓的慰劳。他动情地说:“同志们,我们打了胜仗,改善生活,吃顿犒劳是应该的。我们为老百姓除害,老百姓拥护我们,杀猪宰羊,慰劳我们,也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但是,人民群众在这种情况下,杀猪宰羊,叫我们吃犒劳,我们能接受吗?”最后,在他的建议下,部队把百姓送来的慰劳品,换成救济百姓的救济粮,从而赢得了百姓信任和支持,很快打开了冀鲁边区的局面。
英雄永远与人民同在
????1943年6月30日,在河北省新青县大赵村,当黄骅正与参谋长陆成道、侦察股副股长崔光华、锄奸科科长陈云彪等人研究反“扫荡”保卫麦收斗争时,受敌人指使的叛徒闯入会场开枪射击,致使黄骅等8名同志牺牲。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115师首长罗荣桓、黎玉、萧华在接到黄骅遇难电报的当天,即向党中央、毛泽东和八路军总部进行了汇报,并根据中央和总部的指示精神通知边区党委:这不是一般的暗杀事件,要求边区党委和军区加紧缉拿凶手,尽快破案。
????各专员、县长,各级武装:
????冯逆冠奎于六月三十日晚七时许率十余人叛变,刺死我边区领导人黄骅、陆成道等同志,凶残万状……边区军民,无论男女老幼,皆应协力同心,缉拿凶手归案法办。
????凶手最终未能逃脱历史的审判。英雄永远与人民同在,1945年9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山东省政府、山东军区决定将新青县命名为“黄骅县”。1953年3月,黄骅的遗骸移葬到济南市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1989年“黄骅县”撤县建市。随着时代的发展,黄骅市及黄骅大港已成为环渤海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中所示老照片现藏于湖北省阳新县档案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8月25日 总第3110期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