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他讲了70年故事,影响了整整四代人

作者:无

来源:北京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

2017-08-24 星期四

孙敬修正给孩子们讲故事

????孙敬修,一个给孩子们讲了几十年故事、教育了几代人成长的教育工作者。他常说,我是个小蜡头儿,它烧了80多年了,已经没有多大亮了,但是我要用这点儿光去照亮儿童们的心。

坎坷的童年

????孙敬修的父母早年逃荒来到北京城,住在崇文门外。1901年10月12日,孙敬修出生了,排行老六。虽是老六,却也是长子,因为前面5个孩子都没能养活。父亲曾在非洲矿井当过华工,后来在家门口摆书摊,说书讲故事,这对孙敬修日后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孙敬修幼年时,父亲因病撒手人寰,家里的日子更加艰难。为了维持生计,母亲将他寄养在大爷家,自己在卢沟桥的福音堂工作。母子俩只有周六和寒暑假才能聚在一起。

年轻时的孙敬修

考师范立下一生的志向

????15岁那年,孙敬修小学毕业,听说卢沟桥附近有个京兆师范学校,上学不交学费还管吃住,为了今后的生活,和母亲商量后决定报考。经过一番努力,孙敬修如愿考上了,母子俩甭提多高兴了。

????京兆师范学校的生活标志着孙敬修童年的结束,也是他一生从事教育生涯的开端。临近毕业时,即将为人师表的孙敬修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今既毕业,行将为人师,吾等切勿以财为念,而要以义务为心。”

用皮球做道具寓教于乐

????1921年,孙敬修从师范学校毕业了,先后在钓饵胡同小学、汇文一小任教。他以“绝不误人子弟”为教学宗旨,提倡寓教于乐。有一次,孙敬修发现,学生们因为看待一件事情的角度不同,产生了争执,双方固执己见、互不相让。于是,他让学生们在教室两边各站一排,然后拿出一个皮球,让学生们说是什么颜色,这边的学生说是红色,那边的学生说是黄色,其实孙敬修在皮球上染了两种颜色。孩子们得知结果后,恍然大悟。孙敬修就用这种方法让孩子们慢慢树立起了换位思考的理念。

????孙敬修曾用名孙德崇,这是他1940年在北京市私立汇文第一小学任教时的证件

大礼堂里的故事会

????汇文一小有住校生,有些孩子离家远,周末也不能回家。为了让孩子们过个快乐的周末,孙敬修就在学校的大礼堂给孩子们讲故事。第一次讲的故事是小时候从母亲那儿听来的《一身鸡毛》,孩子们全被吸引住了,讲完之后,孩子们嚷着让他再讲一个。以后每到礼拜六的晚上,孩子们像着了魔似地往学校大礼堂跑,家也不回了,就等着孙老师来讲故事。孙敬修这一讲就是30来年。

???“狼来了”只为救场如救火

????1932年初,正是抗日战争期间,孙敬修带着汇文一小的学生到广播电台唱“抵制日货、消灭日寇”的歌。那时候,电台都是现场直播,孩子们情绪激昂,比平时唱的速度快,歌曲唱完,节目还差好几分钟呢。怎么办?不能让电台空播呀。孙敬修灵机一动,就讲了一个“狼来了”的故事。这次讲故事,成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从此他成了广播电台的常客。

孙敬修改过的手稿——他们有祖国

孙敬修早期讲过的故事出版物

《灭蝇歌》唱响中国心

????“七七事变”后,北平成了日本人的天下,电台也为日寇所控制。孙敬修因为在电台讲故事时编了个《灭蝇歌》,用苍蝇暗喻日寇,结果被日本人听出了弦外之音,这首歌被禁唱。不想受窝囊气的他愤而离开电台。电台负责儿童节目的王栋岑(中共地下党工作者)劝他说,电台的儿童时间,由一个中国老师讲故事,起码可以把这段时间给占领,还建议他改名叫“柳稚心”,寓意有一颗天真无邪的童稚之心。从此以后,孙敬修使用“柳稚心”这个名字继续在电台讲故事,一直讲到日本投降。

“小喇叭”里有个故事爷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敬修迎来了人生新的阶段。1951年5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少儿节目,孙敬修成为少儿部的特约播音员,开始为全国的小朋友讲故事。“小喇叭”开播后,伴随着节目的开始曲“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孙敬修娓娓道来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成为很多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孩子们亲切地叫他“故事爷爷”。

????1957年春节过后,孙敬修离开了他工作了几十年的汇文一小,调到北京市少年宫任辅导员,还是坚持每天半天在电台播音,直到1966年退休。

1990年3月5日,89岁的孙敬修与世长辞,长眠于北京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