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客服电话

直觉射法 传统拇指射法的瞄准方式(1)

直觉射法 传统拇指射法的瞄准方式(1)

青君

积分1111

主题0

回帖1111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1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89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89 积分

积分1111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详细资料



拇指时代

直觉射法 传统拇指射法的瞄准方式(1)——

作者:君艺弓道馆

发布:2018-07-21

“那个弓没有瞄具,它是怎么瞄准的?”“靠感觉吧……”

“直觉射法”(Instinctive Shooting)恐怕是传统射箭里最古老、最经典,也是最神秘的一种瞄准方式。虽然随着时代发展,新的瞄准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但“直觉射法”依然受到很多爱好者的偏爱,并在特定领域里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直觉射法探究

“开弓就射”、“看哪打哪儿”是很多人被传统射箭吸引的一个原因,也是很多射手心中梦寐以求的一个境界。国外因为弓猎传统的原因对“直觉射法”的研究较多,根据各自的技术侧重点,有叫“分视法”(Split Vision)的也有叫“轨迹反馈法”(Trajectory Feedback)的,但核心体系其实都大同小异:

满弓后,射手双眼聚焦于射击目标,以余光观察弓臂、弓把、持弓手、箭等周边参照物与射击目标的相对位置;

撒放后继续观察、学习箭飞行的轨迹,并根据箭着靶的位置不断修正下一箭的瞄准动作;

经过大量的练习,射手的脑中将会形成很多幅不同距离下(如10米、18米、30米)目标与参照物之间,参照物与箭的飞行轨迹以及着靶点之间,目标位置与内在身体姿态感觉之间的对应关系图;

在骑射、速射比赛或特定的狩猎环境下,如果射手已经常非常熟悉特定距离(如18米和30米)的射击,那么他/她的大脑将能非常快速地自动计算出近似距离(如20米或28米)目标的瞄准位置,并引导射手完成射击;

从射手的角度讲,他/她好像根本没有想过瞄准,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下意识地就知道将弓摆在这个位置就能射中,形成了“看哪儿打哪儿”的神奇效果;从旁观者的角度讲,这种拉开即射的方式流畅、快速,好像完全就是“凭感觉”射箭一样。这就是所谓的“直觉射法”。

从自己的习射体会来说,我更愿意将直觉射法描述为“综合反馈瞄准法”。首先,弦靠胸、箭靠脸以及身体内各个部位骨骼和肌肉的感觉的一致性是保证射出的每一箭都有相同轨迹的基础;其次,射手必须对实射目标的高度、距离、左右方位等因素有相当准确的判断。当实射目标的位置与日常定点训练中的目标位置基本相同时,弓体、持弓手、箭等周边参照物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就可以帮助射手判断要不要进行动作调整;若实射目标的位置与日常定点训练中的目标位置有差异时,脑中模拟出的箭飞行轨迹会帮助射手自动进行动作修正。正是这样综合的判断、执行、比较、反馈、调整,构成了直觉射法的核心体系。

一直以来,关于参照物、飞行轨迹、身体感觉这三个反馈来源哪个更重要,“分视法”和“轨迹反馈法”的拥护者各有侧重,但一个共识是:直觉射法95%依赖于视觉反馈,5%依赖于身体反馈。

美国的相关研究显示,直觉射手在较暗的环境中(依然能看得见靶和弓体)的射准成绩没有太大变化,但在漆黑的环境中(仅以光点指示目标)的成绩下降很大(很难判定目标距离)。虽然通过长期的固定靶练习也能在目标和身体感觉之间培养出很好的反馈机制(网上曾经有一个日本弓道高段射手关灯射固定靶的视频),但对于大多数直觉射手来说,更追求的是对不同距离目标的快速、灵活反应,因此也更依赖于“参照物位置”和“飞行轨迹预测”这两个视觉反馈。

弓右箭、拇指射法时的参照物位置示意图

对于弓右箭、拇指撒放的中式传统射法来说,由于双眼的聚焦点在靶子,所以靶子是非常清晰的,而作为参照物的弓体、持弓手和箭是模糊而且有重影的。此外,与有弓窗的美猎不同,中式传统弓脸侧靠箭时,箭的延长线不是直对着靶心的,有人会因此在学习箭的飞行轨迹时觉得很别扭。其实由于反应时间和视线聚焦点的原因,箭离弦后前10米左右飞行距离的轨迹是不易看清的,而你要学习并记忆的只是后半段的飞行轨迹。所以,不要在这点上纠结,相信自己,你就能记住箭的轨迹!

练习方法

人们经常用投篮训练来比喻“直觉射法”的训练。这两者确有相似性,但“直觉射法”也有自己独特的训练侧重点。

1. 定点练习与距离变化

与投篮训练一样,大量的定点练习是射手建立综合反馈参照系的基础。训练距离应由10米起,逐步增加到18米、30米。在每一个特定距离上都必须保证足够的练习量,让参照物的位置、箭的飞行轨迹、身体的感觉在射手的脑中形成深刻的记忆,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距离的练习。过早的进行不同距离的练习无助于加深记忆,反而会引起射手感觉的混乱。

一旦射手在每个特定距离上的动作都可以达到良好的一致性时,可以进入多个定距离目标交叉射击的训练阶段(例如:一箭10米,一箭30米,一箭18米),目的是强化射手在不同距离下相应综合反馈参照系的记忆以及快速反应和身体调整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将定点练习的距离分得太细,那样会增加射手参照系记忆的难度。实射中,当你面对一个与练习距离不同的目标时,不要惊讶于你的大脑是多么擅于计算,而你的身体又多么自然地能做出相应调整。你自然而然就知道要把弓放到这个位置(类似参照系的选择),然后再调高(或调低)这么一点点就能射中(根据飞行轨迹预测进行修正)。

关于具体的训练量,各人可能有很大差异,但可以当作一个参考的是:拜伦·弗格森为了保持状态的训练量是每年4万箭。

2. 距离判断练习

在训练方法正确的前提下,直觉射手实射时的失误很多是由于对目标距离判断的失误造成的。

我自己经常采用的一个练习距离判断的方法是:①确定自己的固定步距(比如一步0.7米);②随机选择一个前方的目标(地上的一块砖、一条线或是路边竖立的广告牌),然后估计距离(如21米);③走过去,用步伐数校验自己对距离的判断是否准确。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不受条件限制,几乎随时随地可以练习。而伴随着你对目标距离判断能力的不断提高,你会发现自己的准头也大大提高。

3. 聚焦练习

直觉射法中的“聚焦于目标”是一个技术关键点,与一般的“看着目标”或“专注于目标”都有很大差异。下图显示了三者之间的差异。

三种不同的视觉差异图

当简单的“看着目标”时,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它周边事物分散,会严重影响直觉射法的精度。当我们完全“专注于目标”时,会让我们的眼睛对周边事物失去观察,在战地或狩猎环境下不利于自身的安全。适当的“聚焦于目标”,保持目标是清晰的,余光观察到的其它物体是模糊的,这对于建立良好的视觉反馈和快速完成瞄准都有好处,但这种注意力的合理分配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建立。

我个人曾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非常信奉“目光将靶心灼穿”的方式。在自身动作到位后,紧盯着目标,感觉要将整个人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靶心中一样,然后在某一刻突然感觉周边的其他事物好像都被抽离了,人、弓、箭成为了一体并且与靶子建立了某种奇妙的联系,随后箭就按着预想中的轨迹直直的飞入靶心,那种空灵、顺畅、圆满的感觉美妙得让人心悸!

我相信很多射手都有过类似的感受。弓道中讲的“弓人合一”,拜伦·弗格森讲的“become the arrow”大致也就是这意思。这种完全“专注于目标”的方法在射击固定目标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我每次进入这样的状态需要较长的转换时间,而且不是每次都能做到,在射击移动目标或野外射箭时更难,所以后来放弃了。

无论是采用“聚焦于目标”这种简单、快速的方式,还是“专注于目标”这种能带来“禅”一般境界感受的方式,都不妨碍你成为一名优秀的直觉射手。取舍只在个人的偏好与选择。

关于精准度

某些场合下,当其他射手还在忙着调瞄点、找感觉时,直觉射手常常能很快地射出“惊艳一箭”,在外人看来很是神奇,但想做到“抬手就射、箭箭不落空”却是非常非常的困难。下图是我用一把50磅筋角弓,弓右箭、拇指撒放,采取直觉射法打18米距离外20CM直径靶子的成绩。

18米,40靶,直觉射法命中率

但接下来我想说的是:用直觉射法,我能打出这种散布的概率是百不存一。大多数情况下,一组箭里总有脱靶的。练习量确实是我的一个大问题,但同样的靶位,换一种瞄准方式,我的精准度和稳定度立刻就会好很多。网上也有不少直觉射法高手的射箭视频,其中所展示的射击难度和精准程度更是我难以望其项背的,但很多情况下他们也是经过多次尝试后才成功的。

还是拿类似的投篮练习来做比较吧。NBA历史上的全联盟平均罚球命中率在70%至80%之间波动,最高个人纪录也就90%左右。一方面,在建立身体发力感觉与抛射轨迹之间的关系方面两者有相似点,但射箭比投篮多了些周边参照物(弓体、手、箭等等),所以要相对容易些;但另一方面,在18米距离上把每一箭射进4厘米直径的靶心,其对预测、判断和动作精度的要求要高于在4.225米远的罚球线上将球投进篮框。两者相抵消,也许NBA的罚球命中率可以为直觉射法的真实命中率提供一个参考。

直觉射法是一种快速的概略瞄准方式,有其独特性,但并不是与其它瞄准方式完全不相容的。事实上,习惯于其它瞄准方式且动作一致性很好的射手,偶尔在速射时也会采用类似直觉射法的概略瞄准方式,而且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按弗雷德·阿斯贝尔的说法:大多数人在正确练习的基础上,可以用直觉射法在20码(18米)的距离内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只有少数人可以将这个距离提高到30码左右。对于更远距离的目标,大多数射手会选择其它更为精准的瞄准方式。所以,是否采用直觉射法,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这种方式,完全取决于个人习射的目的、用途和偏好。

(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